页面

2013年12月25日星期三

钱跃君:国乐《卿云歌》的历史感思

  直到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又想到了国歌问题:国不 可一日无歌。再三斟酌之下,还是确定萧友梅作曲的《卿云歌》 作为国歌。抗日战争结束后,南京汪伪政权自然消亡,《卿云歌》也从此无人问津。

此段描述可能不符史实。汪精卫政权采用的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满地红作为国 旗,自然也不会采用被汪精卫跟从的孙文的北伐军灭亡的北洋政府的国歌卿云歌,而更可能是采用国民党党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图一:Jean Hautstont和萧友梅谱曲的《卿云歌》歌谱

这里给出了 Hautstont 的曲谱。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dlpl/whpl/2013/1028/94365.html
钱跃君:国乐《卿云歌》的历史感思
发布时间:2013-10-28 10:48 作者:钱跃君

   世界上的任何民族,都祈望实现一个充满社会正义的和平盛世,因为社会正义是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前 提。所以,古今中外的任何文化,都产生出一个个乌托邦理想。春秋战国的战乱中,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于是出现了诸子百家,各家按照自己对社会 的理解,勾画 着治世蓝图。孔子身体力行"克己复礼",要恢复被他理想化的周公礼仪,其中包含了从远古到殷商的华夏遗风,尽管商周社会其实也不是孔子想象的 那么清明,不仅有"奢侈无度,嗜杀成性"的夏桀暴政和"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商纣荒淫,还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周厉王专制等等。
 
  ◆ 旧瓶装新酒与中瓶装洋酒 ◆
 
  "托古"的目的只是为了"改制",改变现有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史书上说的欧洲中世纪"新教运动",而马丁·路德本人的解释 刚好相反:要重新恢复最古老的基督教传统。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划时代的君主立宪,英王威廉三世却解释:《权利法案》是重新 确认人类最古老的权利。甚至马克思提出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所援用的拉丁文原词communis,就是源于13世纪互助互爱的早 期基督教社团。欧洲启蒙时代罗梭的社会契约说、孟德斯鸠的人类不平等起源说、康德的人的尊严说……欧洲社会一次次文化复兴,即回归人 类古老的文明与社会,都是以想象中或理想化的人类社会形成初期的原始形态,来反思当今在政治与文化双重专制下的人类异化,以"复古" 形式来展示人类社会的未来蓝图。
 
  所以,无论崇洋还是复古,敬神还是去神,尊孔还是非儒,其初衷和社会意义是一样的。但旧瓶装新酒,远远胜于新瓶装旧酒。 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是以"君主"的旧瓶装入"立宪"的新酒,开启了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与海上霸主的时代。试想,如果以"共和 国"的新瓶,装入封建专制的旧酒,对饮酒者而言,喝入的依旧是专制毒素;对社会而言,只能延续夏桀、商纣、秦始皇式的乱政或暴政。
 
  更何况,无论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无论古老文化还是现代文化,都有其精华与糟粕两方面。如果不是以民生为依归,而是以维 护专制者利益为准绳,则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局,不是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于一身,而是集东西方文化的糟粕于一身:文化道德的传统文明破 坏殆尽,民主法制的现代文明遥遥无期。
 
  中国近代在西方的军事与文化双重冲击下,宫廷内外都以欧洲文化来反思中国传统,出现了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及严 复的"自由为体, 民主为用"等。但欧洲文化的树如何种植并存活于中国土地上,西学如何与中学血乳交融成为中国文化,为中国民众所接受?这又成为"托洋 改制"的新命题。
 
  戊戌变法是以西方的民主法制为借鉴,君主立宪为形式,但康有为没有援用西方哲人的一言片语,而是寻觅西方思想在中国文明中 的渊源。他以《礼记·礼运》中的"天下为公"来立论:"夫天下国家者,为天下国家之人公共共同有之器,非一人一家所得私有,当合大众 公选有以任其职,不得世传其子孙兄弟 也,此君臣之公理也"——这不就是西方的民主说?"公者,人人如一之谓,无贵贱之分,无贫富之等,无人种之殊,无男女之异。"——这 不就是西方的平等观? 康有为考证"孔子托古改制",呼吁要学习孔子(而不是学法国大革命)进行政治变革。康有为在政治上走了麦城,却以同样思路在书法上获 得巨大成功。晋以来的中国书法以王、颜、柳、甚至赵孟俯、董其昌等南派为主流,缺乏西方美学中的崇高美,造成中国文化的人格缺陷,与 现代文明不相匹配。但康有为没去介绍古希腊或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而是沉浸到书法史中去寻觅被湮没的中国文化的崇高美,撰写出《广艺 舟双楫》,弘扬先秦篆书、汉隶和南北朝魏碑等北派书法,成为中国书法理论史上的最后一块丰碑,北派书法从此成为中国书坛的主流。
 
  以翻译西方名著而影响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严复,引入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考证"这些西方思想在中国的文化渊源。"尚贤则近 墨,课名实则近于申商。故其为术,在中国中古以来,罕有用者,而用者乃在今日之西国。"" (斯宾塞的)群学何者,荀卿子有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即,这些西方哲学家的许多观点如尚贤、名实、群学等,早就出现在中国先秦的墨家、 法家和儒家中,所以这里介绍的,名为西方文明,其实都是中国文化。为了使译著更显中国化,他使用的语言都带有浓重的清朝古文运动中的 桐城派风格,连平仄韵律都写得炉火纯青,堪称"中瓶装洋酒"的典范。
 
  中国民国时代国歌《卿云歌》,正是辛亥革命前后这种"旧瓶装新酒"与"中瓶装洋酒"的结晶。
 
  ◆ 中国理想社会的圣歌 ◆
 
  儒家经典《尚书》走得比孔子《论语》更遥远,崇尚华夏民族文明初始的尧舜时代,尧舜的"禅让"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为 贤"的治世思想。
 
  尧作为"皇帝"却和大家同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菜汤,衣鞋不到破烂绝不更换。尧年老了,儿子丹朱粗暴,不能传位给他坑 害人民。尧便将皇位禅让给德才兼备的舜。舜接位后亲自耕田、打渔、製陶,深受大家爱戴。他聘任禹来治水,禹非常尽心尽职,舜便主动将 皇位禅让给禹……
 
  汉朝注释《尚书》的《尚书大传》中又"补充"了一段轶闻:舜在位第十四年,行祭礼。演奏音乐时出现变调,音乐未完就疾风暴 雨,舜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见于锺石!"即发生这样的音乐变调和疾风暴雨,是上天告示我,应当将皇位禅让给另一位圣 者(禹)。
 
  在举行禅让仪式中,君臣合唱了《卿云歌》。"卿云"即吉祥之云或喜气之云,一位圣人将皇位自愿、和平地禅让给另一位圣人, 那是整个民族的幸事。全歌共三章,君臣相和。
 
  首章:舜对卿云的讚美——"卿云烂兮,糺缦缦兮":绚丽灿烂的云烟缭绕,预兆着又一位圣贤将顺天意民意来接受我的禅让。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圣人的光辉如同日月普照大地,代代相传。
 
  次章:群臣对舜的颂歌——"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上天是那样的英明和正义,将管理万民的重任赋予 一位贤人。这既是对上天的讚美,也是对尧舜的歌颂:上天将管理万民的重任托付给尧,尧毫无私念地禅让给舜,现在舜又禅让给禹。
 
  末章:舜帝的再次歌唱,可分三段——
 
  前四句"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人类社会的运行就如宇宙运行一样,要有一定的规律和规则。这样,才 能使万民信服,民富国泰。
 
  中四句"於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圣,莫不咸听。":社会像音乐般的和谐,这是顺从天意、符合民心。将皇位禅让给另一位 圣贤,普天之下莫不欢欣。
 
  后四句"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已竭,褰裳去之。":人们击鼓鸣锺、载歌载舞来庆祝禹即位的时候,我自感年迈,"精华已 竭",我将毫无声息地离开这里。
 
  《卿云歌》首章华美,次章超迈,末章真诚。语言结构大致同《诗经》,但在《诗经》中还很难找到这样君臣和睦的诗情。秦汉以 降,这首歌代代相传,寄托着人们对尧舜让贤和社会安康的赞美,尧舜成为华夏盛世与民族道德的象征。
 
  当然,在4300多年前夏朝前夕的洪荒年代,中国能上演这一幕皇帝领唱、群臣合唱的意大利式歌剧,似乎也要存疑,那时连甲 骨文都没有出现 (甲文最早出现在商朝武丁帝时代),以什么文字来为舜帝记词记谱?所以,《卿云歌》体现的不一定是尧舜时代的历史真实,而是寄托了汉 文帝时代的社会追求。
 
  ◆ 清王朝的国歌 ◆
 
  儒家《乐记》云:"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所以,中国自誉为礼乐之邦,五千年来靡靡之音从宫廷蔓延到民间。只可惜,直 到清朝末年,国人 尚不知"国歌"为何物。当然,欧美国家其实也是到1814年维也纳欧洲会议后才普及国歌,而最早国歌为1568年的荷兰《威廉之 歌》。那时中国与欧美交往,外交礼仪上总要演奏国歌,穿长袍的外交官们颇感头痛,临时找来一些传统古曲填新词来凑,如曾纪泽出使英国 而自制《普天乐》,李鸿章访问欧洲而自制被后 人称作的《李中堂乐》。
 
  李中堂乐
 
  唐·王建诗改编 / 安徽庐剧"倒七戏"曲改编
 
  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慈禧太后火车路过天津小站,袁世凯带着新建的军乐队前去迎接,苦于没有中国国歌,便演奏法国国歌《马赛曲》,慈禧太后被蒙 在鼓里,以为一首新曲,那都算犯下了欺君之罪。
 
  1911年6月,清政府正式召集专家讨论国歌,参照英国、俄国、奥地利、法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国歌,确定用英国与日本 模式,于是严复写出《巩金瓯》,音乐选用康熙、乾隆时的宫廷音乐,10月4日"谕旨颁行"该歌为第一首中国国歌:
 
  巩金瓯    承天帱       /江山如金瓯般巩固,受到上天的覆庇。
  民物欣凫藻               /民众万物欣悦地如野鸭嬉游于水藻间。
  喜同袍                       /喜见同袍
  清时幸遭  真熙皞     /有幸遇着太平盛世, 真是乐而自得。
  帝国苍穹保               /帝国蒙上苍保佑。
  天高高  海滔滔         /青天高高在上, 大海翻腾不息。
 
  可惜,颁布后不到一周就发生武昌起义,清皇朝被颠覆, "天高高"只剩下了"海滔滔",《巩金瓯》成了清皇朝的挽歌。
 
  ◆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
 
  在欧洲历史上,人们首先争取个人自由(法制,18世纪自由主义风潮),然后再争取政治平等(民主,19世纪社会主义思 潮)。而在中国,只争取国家民主,没有争取个体自由。承受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经历几十年的流血奋斗,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专 制,建立起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享受到政治平等和选举权。所以,民主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辛亥革命 后,民国政府向全国公开悬赏征求国歌,几个月中获得300多首来稿。但选来选去,没有一首满意。于是改变方式,直接向海内名流征稿。
 
  议员汪荣宝提出用古老的《卿云歌》:该歌"气象高泽,超越万流;而抑云兼象国旗,光华隐寓国号,播诸弦管,尤足动人爱国之 思。且帝舜始于侧陋,终以揖让,为平民政治之极则。"尤其是,舜唱完《卿云歌》后叹曰:"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句话成为 整个歌曲的主题:它既是中国古老的传说,又是新时代的潮流。"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全民之天下——这可不是西方的发明,这是中 国远古圣人(舜)的警世哲言和华夏民族的世代追求,谁能说中国没有民主的文化与传统?
 
  汪荣宝把《卿云歌》的前四句和舜唱完后说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连起来,重复演唱,建议作为国歌: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民国时期的经学史学大师章炳麟是一位"旧瓶装新酒"的怪侠,曾为邹容《革命军》作序倡言民权而发生苏报案,一生七次被通缉,三次入 狱。他也应征国歌而写了"高高上苍,华岳挺中央……"的歌词,还真被选中。尽管他在政界与学界目空一切,曾当面痛骂袁世凯总统而入狱。但面对 这首千年流传下来的先圣之词,他还是有敬畏之心:国歌事大,非《卿云》莫属。所以,当时将《卿云歌》作为国歌的呼声很高。政府委托比利时音乐 家 Jean Hautstont谱曲,在1913年4月8日的国会开院典礼上,第一次奏起这首尚非完全正式的中国国歌。
 
 
  图一:Jean Hautstont和萧友梅谱曲的《卿云歌》歌谱
 
  可是,总统袁世凯意欲施行君主立宪,自任皇帝,取国号洪宪,即洪扬宪法(辛亥革命前袁世凯就在清廷内推动君主立宪)。1915年5 月他委托 总统府顾问荫昌写了新国歌《中华雄踞天地间》,颇有中华帝国之威风,尽管刚与日本签署了丧权条约。由昆曲家谱曲,6月被总统正式确定为中国国 歌:
 
  中华雄踞天地间    廊八埏
 
  华胄从来昆化巅    江湖浩荡山锦连
 
  勋华捐开尧天    亿万年(勋华:尧舜尊称)
 
  全社会都预感到袁世凯有称帝的意思,歌词都带有皇家气息,大家都不愿演唱,该国歌形同虚设。次年袁世凯称帝,不久退位,郁郁而逝, 《中华雄踞》也成为昙花一现。
 
  ◆《卿云歌》三度成为中国国歌 ◆
 
  中国国歌命运多桀,袁世凯之后又得重新讨论国歌事宜。
 
  1919年11月民国教育部专门为此设立了国歌研究会,文学家和音乐家们讨论来、讨论去,感觉还是《卿云歌》最佳。研究会解释是:
 
  "卿云"是五色云气,吉祥而"烂缦",且与国旗色彩相符——当时国旗是五色旗,取意"五族共和",暗喻中国文化的"五行"(水火木 金土)与"五德"(仁义礼智信)。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是日月照中华,一天比一天进步,且与国名(中华民国)和政体(民主)暗合——上海复旦大学校名即源于此句。
 
  于是,研究会推选会员萧友梅、王心葵、吴瞿安和陈仲子作曲。最后,国务会议决定採用萧友梅作的曲,并于1921年7月1日起施行。 其歌词去掉原词中的长句"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图二:民国初年国旗(五色旗)与国徽(十二章国徽,魯迅、钱稻孙、許寿 裳设计)
 
  萧友梅刚从德国留学归来,喝过洋墨水的人读到这首三千多年前的古董就不舒服。欧美各国的国歌许多本来就是民歌,歌词浅析,没有选为 国歌前许 多国民就已经有会唱爱唱,这样的歌作为国歌才能得到大多数国民的认同。而《卿云歌》歌词内容太泛,文字太古很少有人理解,念出来给小孩、女仆 们听听会感到 莫名其妙。即使硬定《卿云歌》为国歌,也决不可能久用。
 
  果然不出萧友梅所料,此歌一出,各界深为不满,许多文学家和音乐家纷纷另制新国歌,如吴研因和俞子夷根据英国国歌填词《这个自由的 标帜》, 吴研因作词、傅彦长作曲《我的中华》,王光祈作词作曲《少年中国歌》,留美学生中都唱沉恩孚词、沉彭年曲的《亚东开化中华早》……《卿云歌》 又遇坎坷,中华教育改进社举行第二次年会时,全体会员合唱赵元任根据《焰口调》作词作曲的《尽力中华》,以替代《卿云歌》。
 
  直到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又想到了国歌问题:国不可一日无歌。再三斟酌之下,还是确定萧友 梅作曲的《卿云歌》作为国歌。抗日战争结束后,南京汪伪政权自然消亡,《卿云歌》也从此无人问津。
 
  ◆ 党歌、军歌与国歌 ◆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创建"中华革命党"(后易名"中国国民党"),取代了宋教仁创建的、在首届中华民国大选 中获胜的 "国民党"。孙中山创建的是典型的列宁式政党,与宋教仁创建的有本质区别。北伐战争后蒋介石当政,所以,这时的国民党不是辛亥革命后的国民 党,这时的中华 民国也不是辛亥革命后的中华民国,以致于章炳麟会坚称:他是(辛亥革命后创立的)中华民国遗民。1930年5月,民国政府悬赏1000元公开 征求国歌,规 定歌词能表示民族特性与共同理想,唤起爱国观念和民族精神。同时要求歌词浅显,韵味深长,全国男女老幼都能信口成诵和普及。气氛上务求声调铿 锵,使民众歌 唱觉得欢欣鼓舞。8月底截稿后,请"党国先进"初选出歌词20余篇,但以后就没了下文。因为,列宁式政党是党国一体,国民党中常委已经决定, 用国民党党歌 来代替国歌,主要内容为1924年6月孙中山对黄埔军校的训词(易大厂拟稿):
 
  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    以建大同
  咨尔多士    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    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    贯彻始终
 
  其实岂止于此,1924年6月23日国民党决定以"青天白日"为党旗和国徽(替代原十二章国徽),该图案下方再加红色块的"青天白 日·满地 红"为国旗(替代原五色旗),因为该党旗是辛亥革命前陆皓东设计、孙中山提议,当时黄兴差点为这事与孙中山闹翻。所以,中国的第一共和仅仅存 在于北洋政府时代,蒋介石当政后只是保留国名,实际政体完全改变。
 
  以党歌代替国歌引起了公众非议,用"吾党所宗"要求国民都"主义是从",让人贻笑大方。国民党就将"吾党"解释为"吾侪",译成英 文时作"我们"以蒙混洋人。1943年民国政府不顾公众反对,正式宣佈国民党党歌为中华民国国歌,现在还是中华民国(台湾)的国歌。
 
  国民党是党国不分,共产党是以党代国。好在共产党只有党旗,没有党歌,也没把《东方红》定为国歌,而是用田汉词、聂耳曲的《义勇军 进行 曲》,即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该曲属于军歌,诞生于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时期,火药味重了点,偏离了中国"礼乐之邦"的儒家传统。尤其仅从内 涵而言,与 《卿云歌》相比,该歌与中国逐步融入民主与法制的近代文明没有任何关联。该歌能激起爱国热情,唤起民众围绕在政府身边(集权),所以能被国民 接受,又被执政党推崇,法国国歌《马赛曲》不也同样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莱茵军团军歌?但中国抗日战争的精神是什么?是民族独立,是无情地消灭 敌人。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是:自由,平等,博爱。莱茵军团是抗击前来镇压法国大革命的奥地利军队(法王妻子是奥地利公主),即为了反抗法国国 王的专制,争取法国人民的自由……
 
  颤抖吧,暴君,和你们的卑鄙者们,所有党徒的耻辱,
  颤抖吧,你们邪恶的计划最终将给予你们应有的报应。
  我们每位都是抗击你们的战士,如果年轻的英雄牺牲了,
   大地会孕育出新的英雄,来与你们抗争。
 
  ——《马赛曲》第四节,钱跃君译


世界人权宣言抄写 将留言和手抄纸张的图片用电邮发送到 udhr1948.chaoxie@blogger.com 即可张贴到 http://udhrhw.blogspot.com ,或发送到 udhr1948+chaoxie@gmail.com 由管理员转发至两个博客。建议在邮件标题中写明你想公布的网络身份(如推特、微博帐号,电邮地址等)、昵称或姓名、以便于避免重复搜集发布。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