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2年2月29日星期三

101208 《中国青年报》 张伟:不合时宜 拉法耶特的困境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12/08/content_3459241.htm
不合时宜
拉法耶特的困境
张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08

    拉法耶特侯爵当着暴乱的法国群众亲吻了王后的手。1789年10月的这个清晨,他毕生的追求似乎就要实现了,国王顺从他,军队拥戴他,革命的群众也敬畏 他。经过他的调停,王权和民权似乎握手言和了。

    1789年的法国瞬息万变。但拉法耶特无疑有能力让这一切安定下来。曾经攻占了巴士底狱、屠杀过无辜囚犯的那支军队掌握在他手里。他同情第三等级的民主要 求,积极支持限制国王权力,要求取消秘密审判,建立陪审团,甚至撰写过《人权宣言》的草稿,成为平民眼里的自由象征;他拒绝推翻国王,希望让国王 成为离线君主之下的政府领袖,路易十六不得不倚仗他。

    如果说他只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太追求平衡。

    在一个革命和帝制殊死搏斗的年代,追求平衡的人往往没什么好下场。平衡意味着革命必须终止,也意味着国王必须受到限制,拉法耶特成为两股势力的眼中钉。既 然连他的个人威望也没能维持这种平衡,法国就只能接受左右挣扎的命运。

    那些渴望推翻帝制,建立一个共和国的人,有理由对拉法耶特失望。就在不久前,这个大英雄还帮助美国人独立并获得了民主。当听说美洲革命爆发时,他捐献家 财,招募士兵,渡海帮助美国人作战,还说服路易十六派兵援助。他被当作这场战争的重要决定者,据说,美国人冲向战场时,口里喊的名字不是华盛顿, 而是拉法耶特。

    这场战争的胜利,为拉法耶特在两块大陆赢得卓越声望。他是带着自由捍卫者的光环回到巴黎的,但接下来他要面对这样一种困境:如果他在美国的行为是正确的, 那么他在法国的行为就很可疑,因为他帮美国赶走了一个国王,却要为法国保留一个国王。

    美国人的独立战争极大鼓舞了法国人的革命热情,拉法耶特某种程度上是这种热情的具体象征。起初,他丝毫没有辜负人们的热望,在限制王权的斗争里,他是进步 的,是可靠的。当国王调集军队准备围攻革命的巴黎时,拉法耶特是保卫这座城市的军事统帅。

    但他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胃口。狂热的革命者发现,这个英雄居然不同意赶走国王,而是尽力保护那些试图加强国王行政权力的人。10月5日这天,当军队希望进 军王室所在的凡尔赛时,他先是百般阻挠,后来又竭力控制事态,直到被逼无奈,才不情愿地下了命令。

    拉法耶特用一句话展露了他的底线:"如果国王拒绝宪法,我将向他开战;如果国王接受宪法,我将保卫他。"他渴望为法国带来一个"效忠法律、效忠国王"的时 代,但国王和法律却水火不容。他勉力而为,国王一家叛逃,他主持军队把他们追了回来。当人们要求废黜国王时,他又坚决反对。结果,在极端保王党看 来,他是克伦威尔一样的独裁者,在革命党看来,他却是软弱的保守分子。

    他无法给法国人带来他们梦寐以求的彻底革命。而这种彻底革命的精神,确是他在美国曾誓死支持过的。在艰苦地维持平衡的过程中,他的传奇色彩和英雄光环逐渐 消退了。在国民议会里,他主持过最后一个致力于追求君主立宪的派别"斐扬派",并试图营救被囚禁的国王,但最终失败了。

    当年,拉法耶特曾经骑马走在国民自卫军的前列,登上祭坛接受革命群众的欢呼,人们狂热地亲吻他的马鞍、衣服甚至靴子。而此时,他却面对着同一群人的辱骂和 抨击。报纸上和集会上,人们控诉他,罗伯斯庇尔甚至说,要救法国,就得打击拉法耶特。

    国王被处死了。在随之而来的大恐怖中,拉法耶特的亲人也纷纷被送上断头台。他本人幸免下来,流亡国外,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但他昔日的光辉仍然延续下 来,直到今天还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英雄人物。2002年,美国国会专门通过法案,追认他为美国荣誉公民,称赞他"永远是自由的象征"。

    但在18世纪末的法国,他代表的,只是风云变幻中一股飘摇无助的力量。人们能出于自己的需要奉他为英雄,就能以同样的理由掀翻他。他为美国带来自由,但在 法国,他却亲眼看着那种自由在狂热的浪潮里,被冲荡得无影无踪。



没有评论: